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埠岭头村北山
电话:13863976598
传真:13863976598
邮箱:13863976598@163.com
更新时间:2023-09-08 05:56:26
农业保险是管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和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北监管局)深刻践行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推动河北省农业保险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提标、扩面、增品成效显著,经济补偿和服务“三农”功能有效发挥,PG游戏 PG电子 APP已经成为实现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稳定器、减震器和助推器。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习围绕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河北监管局深入学习习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以农业保险为核心和底层架构的农村金融体系,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紧紧地护住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让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上,保障了地区粮食安全和总产量节节攀升。
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近年来河北省农业保险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17%,有效分散化解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有力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收益。2022年河北省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518亿元,同比增加10.67%;赔付支出24.82亿元,同比增加22.45%。河北省特色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78亿元,同比增加17%;特色险种品类达到450个,同比增加48%,覆盖农林牧副渔名优产品,位于全国前列;整体赔付率97%,如大豆保险赔付率172%、水果保险赔付率100%,特色险种成为零利润的惠民业务,深受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欢迎。
不断加大三大粮食作物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河北省已率先在全省87个产粮大县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在承保范围方面,全省共承保小麦完全成本保险2055.47万亩、玉米3199.87万亩、水稻37.56万亩。在风险保障方面,全省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扩大4.46倍,达到1.07万亿元,赔款扩大17.05倍,达到14.05亿元,受益农户扩大3.59倍,达到25.75万户次。
河北省积极响应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三大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显著降低了农企的制种风险,稳定了粮食作物种子供给,保障了粮食增产增收,确保了粮食安全。在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种业保险的推广力度,持续改进制种保险政策,PG游戏 PG电子 APP护航农业“芯片”安全。制种保险开办以来,河北省共承保玉米种子保险2041.63亩,满足了农业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要。
农业保险是绿色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而且能够为社会增“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河北监管局继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以绿色保险为抓手发展好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
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河北省出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原育肥猪养殖保险条款基础上增设育肥猪养殖保险B条款,提高保险金额,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保险向好发展,切实增加农民获得感。通过推广石家庄市无害化处理“平山模式”,以佩戴畜禽专用标识为纽带,以育肥猪的保险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实施《育肥养殖保险条款(B条款)》为核心,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保险公司联动为保障,建立健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推出一系列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与服务。河北省石家庄市签出全国首单商业性牛养殖甲烷排放指数保险,为石家庄市灵寿县奶牛提供99.8万元风险保障。当甲烷减排效果未达预期造成实际甲烷排放量高于甲烷排放量标准时,该产品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补偿。河北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在承德市棋盘山试点落地,以防止碳储存流失,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双碳”目标达成。河北省首单溯源农产品000061)质量责任保险在石家庄市行唐县落地,为当地贡米产业提供覆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环节的溯源、保险、协销一揽子服务,以农业保险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
农业保险是减轻农业生产损失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脱贫户遭遇自然灾害返贫的屏障。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全面涵盖农业生产面临的旱灾、涝灾、台风、冰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2023年上半年,河北省农业保险已决赔款18.18亿元,同比增长49.28%;受益农户43.14万户次,同比增加67.52%,农险赔款已经成为广大农户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覆盖范围方面,河北省种植业和林业投保率接近100%,几乎所有农民均获得农业保险保障,全省农民都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的好处,这是其他金融产品难以达到的。在险种创新方面,河北监管局积极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脱贫。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防止返贫保险产品“防贫保”,为贫困群众和易返贫致贫群体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防止因灾因病因意外等返贫致贫。截至2022年底,“防贫保”项目累计为河北省近2070万人提供了超过1万亿元防贫保险保障,向8.09万余名因病、因灾、因学致贫救助对象支付防贫保险补偿金逾5.85亿元,从源头上筑起了“防贫堤”。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防止返贫保险,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河北监管局全新升级“扶贫保”至“振兴保”模式,推进“保险+全产业链升级”,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增收致富,有效防范了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发生。
中央指出要着力扩大大豆和油料面积,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部署降低了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程度,满足了养殖业对大豆和玉米的饲料应用需要,保障了人们日常油料农副产品的供给。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采用玉米和大豆套种的模式,充分发挥植物边行效应,实现作物协同共生,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良好效果。河北监管局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保险,保障农民复合种植获得复合收益,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年,河北省承保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保险21.57万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65亿元。其中,太平洋601099)财险河北分公司以“农业保险+期货”模式承保保定市18个县域的大豆收入保险业务,面积10余万亩、农户1000多户,累计提供1.46亿元风险保障;赔偿受损农户170万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至170%,提高了河北省大豆油料作物的总产量,为农户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保险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农业农民收入的“稳定器”、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减震器”。近年来,在河北监管局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农业保险在促进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支持保险公司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创新开发产品,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提高减灾能力建设方面,河北监管局印发了《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引导保险公司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加强科技应用,为保户提供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方案;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今年承德市玉米等农作物遭遇旱灾损失,监管部门指导保险行业协调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帮助农户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了保护好耕地建设,河北监管局创新推出地力指数保险,通过新型指标与土地地力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检测试点区域内新型指标变化来判断是否触发保险补偿,当土壤质量有提升,保险公司将给予保险赔付,且土壤质量提升等级越高,赔付越多。在耕地地力保险项目中,引入了正向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户参与土地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创新了农业用地保护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河北监管局鼓励保险公司深入挖掘新型保险模式,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与多样化金融产品相结合,丰富了农业保险的业务品类,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农业保险+”创新业务,正在河北省如火如荼地开展,满足了农户的生产需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河北监管局鼓励推广“农业保险+信贷”模式,开发“裕农快贷,农险增信”线上专属信贷产品,农户可凭农业保险保单一站式办理涉农信贷产品,搭建了农业保险体系与农村信用体系的桥梁,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度大、贷款利息高的困境。邯郸市魏县北皋镇某种植大户,凭借一张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单,成功申请贷款12.7万元,成为河北省首位通过“农业保险+信贷”模式获得贷款的农户,享受到了农业保险“变现”带来的便利。邯郸市某农业公司借助农业保险保单的增信功能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有效解决了该企业生产资金困难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一是开展“农业保险合规建设年”活动。河北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农业保险合规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守土有责,选取重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2022年暂停1家支公司农业保险资格,对7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罚款共计170万元,对9名责任人员罚款共计22万元,给予警告9人次。同时开展监管谈线人。以强有力手段捡出农业保险市场“烂苹果”,遏制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后疫情时代农业保险指导工作。河北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既确保农业保险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懈怠,又确保农业保险服务不掉线、质量不打折,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保险服务两手抓、双推进。
三是完成河北省农业保险电子化工作。河北监管局开展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手段,实现农业保险承保信息采集、标的查验、保单签发与批改等承保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打通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保险机构与投保农户的零距离接触,有效遏制农业保险领域的违规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