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埠岭头村北山
电话:13863976598
传真:13863976598
邮箱:13863976598@163.com
更新时间:2023-07-10 20:17:03
各类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6.21万亩,同比增加0.62万亩。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州“粮、经、饲”比例达57:28:15;
海南州存栏各类牲畜512.45万头只,育活仔畜231.07万头只。其中,全州牛羊出栏257.37万头只,出栏率达47.15%,位居青海省前列;
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枚,6个特色农畜产品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高原“天路飘香”农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过去一年,海南州农牧工作围绕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及乡村振兴“八大行动”,聚焦稳产保供、聚焦产业赋能、聚焦项目拉动、聚焦草畜联动等九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创了农牧业工作新局面。
位于贵德县河西镇工业园区的青海青藏部落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青稞深加工、致力于青稞产品研发的公司。公司生产的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绿色食品,受到了省内外客户的欢迎。
一直以来,公司致力于打造“青字号”品牌,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和海南州打造“天路飘香”品牌战略助力添彩。
青海,被公认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摇篮”。作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的海南州,这些年,持续加大“天路飘香”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引领高质量发展。
成立海南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深入五县26个乡镇39个村、58家种养殖合作社、15家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理清思路,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PG PG电子 APP优”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打造万亩青稞生产基地4个、万亩油菜种植基地2个。新建标准化千头牦牛藏羊生产基地12个、千只藏羊养殖基地20个、草畜配套生态牧场12个;
扎实开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和天然草场全域有机监测认证,佩戴牲畜耳标86.03万头只,认证有机草场234.07万亩、牲畜17.55万头只,全州申报有机监测草场面积3884.73万亩。
时间拉回到2008年。这一年,海南州启动全国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接着《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
2015年,海南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启动,海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沿黄流域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三大”产业经济带的战略思路。
2018年,抓住青海牦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海南州大力推进《关于创建青海牦牛产业发展联盟海南示范区实施方案》。
这些年,海南州不断探索种养循环、草畜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饲草产业,构建繁育、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草产业链,打造优质饲草生产基地5个,饲草保有种植面积85万亩,培育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4家,年产草量达3000余吨。
贵南现代草业、同德牧草良种繁殖场等一批涉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共和县列入国家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
目前,全州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完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31个,入社户数1652户,入股草场121.32万亩,入股牲畜6.95万头只。同德县达隆、共和县尕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全村社员入社,牲畜、耕地、草场、农机入股达到四个“百分百”。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海南州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生态优良、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创新引领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形势喜人,呈多点开花之势。
同德县河北乡、秀麻乡作为海南州良种牦牛繁育核心区,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良种牦牛繁育场,通过本品种选育,提升牦牛群体质量和个体生产性能,提高母畜比例和养殖比例,拓宽了农牧民的收入类型。
2011年,达隆村历史上第一家合作社应运而生。新生的达隆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进PG PG电子 APP了合作社传统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社实现年分红40万元。
眼下,同德县4个牧业乡镇51个村,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牧业村全覆盖。
这些年,海南州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畜牧引领、产业支撑、城镇带动、协调发展的州域经济发展之路。
实施牦牛、藏羊、青稞3个产业集群项目,创建共和县国家级藏羊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园2个,打造产业化联合体6个,特色产业强镇5个,建成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为主的农畜产品初加工点37个,在州内外设立农畜产品直营店20个。
充分利用海南光伏产业和共和盆地地热资源优势,探索实践“光伏+旅游+生态畜牧业”新兴产业,建设光伏生态牧场示范点,累计培育“两品一标”农畜产品100个,取得塘河青稞、贵南黑藏羊、贵德藏香猪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枚。
目前,全州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47家,家庭农牧场共1167家。
同时,聚焦农村改革,农村发展激发新活力,以确权、赋能、搞活为方向,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推动农民和集体双增收,积极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