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埠岭头村北山
电话:13863976598
传真:13863976598
邮箱:13863976598@163.com
更新时间:2024-05-08 19:26:10
1 生态畜牧业发展理论概述 1.1 生态畜牧业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在 ...
1□生态畜牧业发展理论概述 1.1□生态畜牧业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在内涵上不断丰富的概念,它的研究起源于生态农业[1]。我国多为 专家学者对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均进行了阐述,现在较为认可的生态畜牧业概念是:运用生 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 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 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 段[1~4]。 1.2□生态畜牧业理论基础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发展在遵循畜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之外,还必须以 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 快的发展[2]。 1.2.1□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引起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 深刻反思。半个世纪以来,众多生态经济学者做出了诸多重要的学术贡献,目前更是呈现 出方兴未艾的趋势,尤其是近 10 年来,生态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5]。 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态经济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经济形态, 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变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生态 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建立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在保持生态平衡、资 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6~8]。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 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 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包括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 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三个基本理论[9]。 1.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们在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深入思考与借鉴己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 出的一种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理论[10]。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基本目标是满足当 代人的需求,强调人类的发展受到了自然资源的限制,不能过渡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应 该坚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发展[11,12]。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辅助解决经济和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代内 企业之间的关系、地区与地区的关系、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等[10]。 畜牧业是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也存在着一个 可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便有了实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空间和环境条件[2]。可 持续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追求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目标,在坚持科学种养结合、保护自然资 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确保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这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可 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1.2.3□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定义在国内外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还未完全达 成一致,众多学者根据其自身认识能力和研究领域强调的核心,对循环经济的看法就不同, 但其出发点都有其合理和准确的地方[13]。同时,由于循环经济本身就是不断发展、不断 深化的,目前要准确地给其下定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却是相应统一 的,都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以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来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13~16]。 总结多为专家学者具有代表性的阐述,将其概念归纳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 利用、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革新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 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相对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较为统一,即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 料和能量投入来实现尽可能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减少进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使 用量,从生产消费流程的源头节约资源和能量的使用以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 属于过程性方法,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谓的“废弃物”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或者尽可 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一次性商品的废弃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 使用完产品原有功能后使其重新变成可利用的产品或者服务。尽管有学者提出了“4R”、 “5R”、“6R”原则,如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 但是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2,3~10]。 2□国外生态畜牧业发展概述 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在长期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综观世 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世界生态畜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有[1,2,10]:以美国和加拿 大为代表的集约化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 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农户小规模饲养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2.1□集约化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美国主要是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为特征,通过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投入、 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经营方式[1,2]。由于科技力量和机械的大量投入,从事畜牧业的家庭农 场越来越少,但经营规模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科技化、自动化、集约化。科技水平的提高 增强了美国在品种、生产、养殖等方面的科技竞争力;机械设备的广泛利用节约了生产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了美国在出口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集约化经营不但提高了 畜产品的产量也提高了其质量[17]。 加拿大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的程度也很高[10],同时随着人们 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越来越重,加拿大加大了种植业与畜牧结合程度,在一半以上的农场 内实现了农牧结合经营,可以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2]。通过集约化和机械化,按照农 牧结合经营,既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又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2.2□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天然草原面积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为了畜牧业的发 展,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人工草地和草地的改良,在全世界也是处于领先地位。澳大利 亚通过加强草原建设、合理载畜、PG电子平台防止过度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在给草场提高了充足 的恢复时间,使产草量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保证畜牧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18]。 新西兰是以人工草场为主的草原畜牧业国家,主要是采用在人工草场和天然草场放牧的方 式发展畜牧业。新西兰非常重视科技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依靠科技力量发展人工草场, 人工草场的面积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天然草场的一倍以上。同时,也非常重视天然草场 的保护和利用,通过严格限定载畜量,防止草场遭到破坏[18] 。 2.3□农户小规模饲养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日本的生态畜牧业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在不影响养殖量的 前提下,畜牧场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养殖规模在逐年的增大,并逐步走向集约化。日本的 生态畜牧业呈现适度规模经营、区域化布局明显、生产服务体系发达、政府扶持力度大等 特点。日本正朝着生态型畜牧业、资源再利用、有机畜牧业和畜牧业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 [1,2,10]。 3□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概述PG电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