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埠岭头村北山
电话:13863976598
传真:13863976598
邮箱:13863976598@163.com
更新时间:2024-05-12 22:18:59
为持续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头雁”引领作用,努力在全县村干部队伍中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南部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专栏,用行动说话,展示村(社区)书记在引领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供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今天刊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行动、成效与收获。本期登擂的是南隆街道大山湾村、满福街道九经洞村、大王镇油房湾村、蜀北街道中心村、黄金镇陈桥村、定水镇五房坝村、永定镇同心村、老鸦镇柏林村、滨江街道办五面山村。
大山湾村党支部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领,围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发展理念,带领全体党员群众团结一心,用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绘就一幅“阵地好、班子强、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新画卷。
大山湾村党支部采取鼓励返乡大学生带头闯、荣归乡贤带动富、引进优质业主带领干的方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截至目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余亩,整治撂荒地800余亩,流转土地1500余亩;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农业产业园、水蜜桃采摘基地和肉牛、藏香猪、甲鱼养殖基地,形成现代化种养殖农业产业示范片区,在产业园务工年增收约60万元。
近年来,九经洞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凝心聚力抓党建,引领发展促增收”的新路。
回引人才,赋能蓄势。通过回引优秀年轻党员何加海同志回乡创业,发展草莓产业,聘请本村村民进行草莓的种、养、摘,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发展产业,聚能起势。会同鹏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聚隆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养猪场2个,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大力发展养鸡产业,建设标准化养鸡场1800平米,规模养殖饲养量可达5000只,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油房湾村位于南部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20公里,属于脱贫村,全村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1923亩,林地3000亩,辖6个村民小组,共计527户1518人(其中,脱贫户73户188人)。为确保土地不撂荒,持续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村采用“业主+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方式将土地进行流转经营,推动土地多元化利用。2022年全村被纳入省级现代粮油农业园区创建规划,并作为核心区重点打造,主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年产量可达1500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是基层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心村以建设文明乡村为目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生服务精细有为,走访群众468户,推广下载“川善治”治理小程序680人次,发放“惠民政策”清单2200余份,医保缴费2300人次,电子凭证缴活1900人次,防止返贫风险人员59人,整改自建危房16户,低保救助12人,残疾人救助8人。安全排危部署有方,严格落实“严防严控,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电线处,天然气安全隐患排查286户,报警器、自闭阀安装240户,自建房整改36户,成功协调中心村保障性住房遗留问题23起。积极推行阳光村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七公开一曝光”为抓手,定期公开党务、村务信息。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陈桥村始终坚持以发展产业为关键抓手,紧紧依托村域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抓产业带就业,主动向群众宣传科技种养殖技术,帮助未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带动周边种粮大户减少撂荒土地500余亩,辐射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效果明显。通过抓项目带动民生,投资20余万元,组织实施陈桥村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改善陈桥村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条件,有力促进项目区内经济发展,引导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村党支部组织带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中,大力发展优质产业,有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招引业主,优化产业结构。引进“聚鑫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养殖场近4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0余头。打造“华宇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各种禽类20000余只,年产值达1300万元。粮油扩面,促进粮油增产。邀请农科院专家到村踏勘,因地制宜提出规模扩面粮油播种专业意见,2023年本村各类作物扩大种植面积600余亩,交出粮油年总产量超300吨的靓丽答卷,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
同心村党支部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聚焦人居环境改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新建道路600米,改扩建道路4900米,并将5组、6组通组路纳入项目库,安装交通警示标志15个和路灯200盏。新建或维修山坪塘7口,灌溉面积近800余亩。清理、下埋涵管沟渠300米,硬化排水沟200米,150户农户的用水问题得到解决。户厕改造590户。整治撂荒地和流出耕地70亩。配备保洁员6名,新建垃圾池2座。改造升级文化广场300平米,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室,集党建、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党员活动、群众协商议事等创造便利条件,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柏林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严守初心、务实担当,有力拓宽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有效开创乡村示范建设的新局面。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硬化村社道路29公里,入户路12公里,产业路5公里,加宽村道3公里,修缮水渠225米,新建整治塘库堰30余口,安装路灯280盏,2个村实现“交通畅通、功能齐全”。产业发展促进增收,按照“1+3+N”模式(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自种+土地流转+农民家庭农场和其他经营主体),建成粮油产业环线条,肉牛、生猪养殖产业环线条,西瓜、草莓、甘蔗等经济作物产业环线条,注册“旭日农业”“堇荼山丘”等乡土特产品牌,线万,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村集体经济示范引领,以“支部+合作社”的方式,累计整治撂荒地560亩,承包土地950亩。投资150万元,新建粮油初加工企业1个,购买农用机械2台,搭建蔬菜大棚50个,同时与本地超市建立长期供销协议,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到40万元。
近年来,宋利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用奋斗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奏响一曲“干群连心、共建家园”的大合唱。
为切实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针对本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改造硬化村断头路,彻底解决我村60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破解五面山村资源匮乏、发展滞后这一难题,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以浩口溪的改造为契机,着力打造羊菇菌的种植,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说明:本平台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更正或删除。
说明:本平台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更正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已致136人死亡!大河决堤,桥梁被冲毁,2座大坝有坍塌风险!195万人受灾,灾区“随处可以听到呼救声”,这国遭遇历史性洪水
对话“开挖掘机去西藏”男子:已抵珠峰脚下,行程近5000公里,一路受助也在助人
HMD Global 开启“为手机命名”活动,Pulse 手机在印定名 Arrow
优化相机夜拍/长焦体验,华为 Pura 70/Pro 手机获鸿蒙 OS 更新
新增 5G-A 网络能力,小米14/Pro 手机推送澎湃 OS 内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