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埠岭头村北山
电话:13863976598
传真:13863976598
邮箱:13863976598@163.com
更新时间:2024-06-02 05:53:04
“饿了吃虫子,渴了喝山泉,栖息在果树上,呼吸在氧吧间,游玩在山林中,恋爱在小溪旁。”
短短的几句顺口溜,已经对贵州省榕江县小香鸡的生产、销售对象、品质等做了最好的解释,榕江县畜牧局技术员俞远英给记者介绍说:“随着黔东南州被省里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我县的小香鸡产业也在迅速扩大,去年全县8个乡镇、513户农户,以订单方式养殖商品鸡20多万支,户均年增收一万多元。目前,在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下,今明两年内可望发展到500—800万支。”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如今黔农牌有机小香鸡产品不仅在南京的普朗克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而且已经远销上海的禾心有机食品公司、海客乐有机食品专卖店和乐活城有机食品专卖店,同时还有很多客商在不断的打电话,希望经营黔农牌有机小香鸡产品,但由于养殖规模小,小香鸡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黔东南州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根据生态畜牧业发展要求,结合黔东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种结构及资源条件。近两年,我们严格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把黔东南州建设成为生态畜牧业大州。”
为缓解农村燃料问题,降低薪材消耗,治理畜牧污染。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争取沼气建设项目,目前,已累计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余口120万立方米。据测算,使用沼气替代薪材,该州减少木材消耗约1400万吨。
通过实施“沼气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同时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增加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对保护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品质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
近年来,黔东南州规模化养猪场、标准化养殖小区大蓬勃兴起。目前全州建有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91个、生猪养殖小区118个。凯里市宏大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5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解决了猪场全部供热需求,实现了猪场零排放,同时还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成为生态养殖的典范。
据统计,黔东南州有各类天然牧草资源950万亩,每年的作物秸秆有200余万吨,理论载畜量可达200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该州牛羊存栏尚不足100万个黄牛单位,草食家畜发展潜力巨大。
为此,该州将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而且还能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加快调整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8年,全州出栏牛11.08万头,羊13.1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和9.8%;年末存栏牛71.33万头,羊21.8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7%和20%。
在实施草地畜牧业的过程中,通过轮牧、封育、补播等技术措施,使黔东南州天然草场得以较好恢复,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维护生态平衡,在增加草食家畜饲养量的同时,促进了牧草生长,形成了畜、草两旺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尤其是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又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黄平县在州内率先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牛项目。如今,该州的黄平、麻江、施秉、雷山4个县实施了该项目。3年来,项目实施县累计种植人工牧草5.2万亩,建畜舍13.22万平方米,引进种公牛10头,建设牛冻配改良点22个,引进种公羊1394只,引进繁殖母牛3450头、基础母羊43920只。
为解决冬季牧草短缺问题,各县市还大力发展冬闲田土种草和秸秆青贮氨化养牛。近年来,全州每年开展冬季种草40万亩,秸秆青贮氨化100万吨。丹寨县兴仁镇每年都开展冬闲田100亩连片种草示范,养殖户真切体会到种草养畜的实惠。今年,该镇有在烧茶村实施秸秆青贮氨化示范,每户建60立方青贮池。目前,所有养殖户已备足冬季牛羊青贮饲料。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稻田养鱼是黔东南州各族群众长期以来的好传统。近年来,州畜牧渔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户开展稻田生态渔业养殖,提出“千斤稻、百斤鱼”的种养结合模式,每年开展稻田养鱼12万亩左右,收获成鱼60多万公斤。群众评价说:“稻田养出的鱼味美、价高,而且鱼苗的活动还有助于水稻生长。”
三板溪水电站库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为发展库区农民的渔业生产,锦屏、剑河两县大力发展不投饵网箱养鱼,利用水中富含的自然养分饲养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种。两年来,这两个县共发展网箱1702个,饲养面积88亩。预计生产鱼类产量285吨,产值231万元,可为库区农民带来纯收入113万元。发展不投饵生态渔业,不仅能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户收益,还能起到缓解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质的作用。
为保护渔业资源,黔东南州自2005年开始实施禁渔期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5年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96次,向州内主要河流清水江、都柳江累计投放鱼苗445.6万尾,在政府的带动下,激发了公众参与保护渔业生态资源的热情。今年春季,天柱县钓鱼协会、凯里市巴拉河及清水江沿岸的村民自发筹资开展人工增殖放流5次,投放鱼苗13万尾。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还依托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体系。围绕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两高”路的建设,在其沿线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兴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标准较高的,辐射周边地区,目标市场珠三角的现代化畜禽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实现了优势、特色畜产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的对接。